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6日讯(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刘龙飞 张炜 洪源)中国(湖南)第26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(以下简称“医疗队”)自今年3月5日进驻以来,已完成超过10000人次的诊疗工作,其中包括近100台高难度外科手术及100余人次的紧急抢救。中医诊疗服务尤其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欢迎,至今已有近万人次接受了中医治疗。队员们以“不畏艰苦、甘于奉献、救死扶伤、大爱无疆”的援外医疗队精神为指引,扎根非洲大地,用实际行动解决当地医疗难题炒股配资网站详解,在8月19日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,交出了一份饱含实干的答卷。
不畏艰苦:在困境中筑牢医疗防线
初到塞拉利昂,医疗队便面临多重考验:中塞友好医院部分药品短缺、科室设备老化、水源依赖水井且水塔漏水、停电频发需自行发电等。面对困境,队员们不等不靠,主动破局。他们完成水电气交接后分组行动,快速熟悉制水、发电、购油买气流程,修补水塔,学习发电机维修。医疗队改造华人诊室,用储物架分类存放药品,建立“药品动态清单”制度,每周梳理库存优先保障急救与慢性病用药,同时申请国内支援、自行补充抗疟药等紧缺物资;同时自备应急电源与制氧设备,确保手术、重症监护等关键环节不受停电影响。凭借这股韧劲,医疗服务在艰苦环境中稳定运转。
甘于奉献:留下“带不走”的医疗力量
为提升塞拉利昂本土医疗能力,医疗队将“传帮带”融入日常,全力培育本土医护力量。队员们巧妙结合中医义诊、世界疟疾日活动等,开展多场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,覆盖当地医护100余人次。还编写《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要点》《疟疾及猴痘防治及诊疗规范》宣传册,简化流程方便当地医护人员使用;同时捐赠药品与器械,协助医院完善科室管理制度,规范手术消毒隔离与药品管理,建立“病例讨论”制度,每月开展1-2次疑难病例分析。
救死扶伤:用专业守护生命健康
立足中塞友好医院,医疗队聚焦当地高发疾病与诊疗痛点,用技术破解难题。内科团队针对疟疾、伤寒、高血压等疾病优化诊疗流程,成功救治脑型疟疾、失血性休克、心肌梗死、新生儿窒息、毒蜂严重蜇伤等数例危重症患者;外科团队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,开展肿瘤切除术、骨折复位固定术等多台手术,术后随访恢复良好。此外,医疗队实行24小时急诊轮值,建立“快速响应机制”,累计处理交通事故、突发疾病等急诊病例多起。
大爱无疆:用温暖深化中塞情谊
除了临床诊疗与培训,医疗队主动走进当地社区、矿山,用行动传递中国温暖。他们前往佩佩尔港等偏远地区及社区,开展多场义诊活动,为200余名村民提供免费诊疗和爱心捐赠;医师节前夕,队员们走进医院周边儿童福利院,为他们捐赠大米,并进行内科、外科、眼科等专科检查,还为他们进行免费的中医治疗。尽管语言不通,当地老人与孩子仍用生硬的中文说:“中国医生,谢谢你们!”这份认可成为队员们最珍贵的医师节礼物。
没有鲜花与庆典炒股配资网站详解,中国(湖南)第26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以实干诠释医者使命。他们用“援外医疗精神”在非洲大地书写担当,既守护了生命,更传递了中塞友谊。
联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